专题专栏

榜样示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纪律教育学习 > 榜样示范 > 正文

用奉献书写大爱——记海丰县龙津派出所副所长马汉强

发布时间 : 2014-10-15    点击量:

用奉献书写大爱

“阿强,又来巡街啦?”走在那些不知道已经巡逻过多少次的街头,广东省海丰县龙津派出所副所长马汉强总能遇到熟识的群众。互相微笑着打招呼是他们每次相遇时的默契。一身警服没有成为辖区群众和他之间的隔阂,倒成了乡亲们亲近、信赖他的标志。

义无反顾抢救跌倒路边的老人、赤手空拳擒获持刀抢劫嫌犯、8年如一日帮扶贫困学子……平平凡凡的马汉强是群众眼里的好阿强、好民警。

“我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长大的,乡亲们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幼年丧父、在乡亲们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马汉强在成为警察的那一刻,就注定与感恩、与奉献结下不解之缘。从警以来,马汉强先后当选“广东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一面面锦旗 一份份大爱

温文俊秀、亲切中有些腼腆,这是马汉强给人的第一印象。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多少有些书生气的警察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大到火场救人,小到资助学子,都在他的“业务范围”里。

走进马汉强的办公室,悬挂于墙上的一面面大红锦旗格外引人注目。锦旗共有21面。每面锦旗都承载着一份感恩,诉说着马汉强对群众的无私大爱。

2001年8月12日,一位群众找到马汉强,将绣有“情系群众 烈火金刚”的锦旗送到了他手中。

9日下午,辖区一出租屋因液化气瓶胶管漏气发生火灾。马汉强与同事立即赶到现场。映入眼帘的一幕让马汉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怀抱婴儿的女主人站在口吐蓝色火舌的燃气瓶前,试图将火熄灭,却又不知所措……没有丝毫犹豫,马汉强就要冲入火场。

“马警官,你不要命啦!”一位群众拉住他。

“如果连群众的命都保不住,我要命又有啥用!”马汉强不顾液化气瓶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冲进火场。只见他快速抓起睡床上的毛毯,蘸上水,将其覆盖在燃气瓶上,并迅速关掉燃气阀门。顷刻间,危险解除。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父亲跌倒在街头,一般人是不敢近前的,除非是亲人(当地习俗对此有所忌讳)。马警官与我非亲非故,却伸出了援手,可见他真正把咱老百姓当做了亲人。”2012年1月,一位群众将绣有“忠于职守 情系人民”的锦旗送到了派出所。

1月10日下午4时多,一位老人跌倒在路边。接警后,正在户籍室办公的马汉强一边拨打120,一边迅速赶到现场对老人展开急救。尽管马汉强没能将老人的生命延续至救护车的到来,老人的儿子还是为身边有如此善良的警察感到自豪。

2012年,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的阿菲,找到了马汉强。与此同时,马汉强的办公室里又多了一面锦旗。

阿菲静静地坐在马汉强对面,略带青涩的脸上,溢满感激之情。看着一直资助她上学的马汉强,阿菲的记忆不由得飘回到8年前。

阿菲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但一贫如洗的家境将她拉到了辍学的边缘。是马汉强改变了她的命运。

“马叔叔听说我的情况,便来到我家作父亲的思想工作。”阿菲清晰记得,那天,一位警察叩开了她家大门,对她父亲说她是块读书的好料,无论如何也不能耽误她的前途。然而她的父亲却面露难色:“家里这么穷,不让她帮忙赚点钱,家里实在过不下去。她要读书,我们又上哪找钱?”父亲的话让渴望读书的阿菲心凉,但马汉强的话燃起了她心中的希望:“她的学费我包了。安心让孩子上学就是了。”

就这样,马汉强一资助阿菲就是8年。类似的事情,还有一些。据了解,多年来,马汉强累计资助4名困难学生完成了中小学学业。

“一个人的命运不可能靠教育完全改变,但教育可以减少愚昧。愚昧少了,罪恶也就少了。”对于资助困难学生上学,马汉强有着自己的爱心哲学。

“我一定发奋学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回报社会。”阿菲对马汉强说。而这不正是马汉强资助她的用意吗?

一件件案子 一个个使命

在与违法犯罪分子的斗争中,公安民警时时面临着流血和牺牲。但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前,马汉强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将人民卫士的使命勇挑在肩。

2002年1月,一个持刀抢劫团伙在县城疯狂作案,搅得当地群众人心惶惶。马汉强请缨出战,担任专案组主办。经过紧锣密鼓的侦查,马汉强终于在闹市区发现重要头目“阿君”的行踪。

然而,就在警方的包围圈悄然向嫌疑人合拢时,警觉的马汉强突然示意同事切勿轻举妄动。“我发现嫌犯身上藏着一把明晃晃的尖刀。”马汉强回忆说,“这完全打乱了我们的抓捕计划。”

面对这一情况,马汉强等人的选择并不多。“我们必须在不使用枪械的情况下,一击得手,防止嫌疑人逃窜或者挟持人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马汉强依然一脸凝重。

马汉强示意同事封堵嫌疑人的逃跑路线。而他则继续悄悄接近目标。然而,狡猾的疑犯还是发现了他,慌忙择路而逃。说时迟,那时快,马汉强如猛虎下山,纵身一跃,将嫌疑人扑倒在地。当警察从嫌疑人身上取下一把长约20厘米的尖刀时,围观群众的欢呼声淹没了马汉强向警局的汇报电话声。

2010年,随着轰动全国的“1•22”特大拐卖婴儿案告破,17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被贩卖的26名婴儿也大多回到了父母的怀抱。当全国警界的目光汇聚在破获这起当年全国最大贩婴案的海丰警方时,马汉强的名字不得不提。

“海丰名园村有个女人可能在拐卖婴儿。”2006年,马汉强从一名线人口中得知了一条并没有多少跟踪价值的线索。“虽然缺乏具体指向,但我就住在名园村,有调查的便利条件。另外,只有了解一下情况,才能对得起线人对我的信任。”就这样,马汉强开始了长达3年的秘密调查。

由于名园村并不在龙津派出所辖区内,马汉强便利用下班时间,以带着孩子散步的名义在周边查找有关线索。

经过近两年的摸查,马汉强发现林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便发展线人对其进行近距离观察。“线人告诉我,她家经常有婴儿啼哭声传出,并不时有形迹可疑的陌生男女鬼鬼祟祟地抱着箱子出入其家,而且每次都是不同的人,开的车也总是不同。”提及那场秘密调查,马汉强显得有些兴奋。

然而,进一步的调查并非一帆风顺。马汉强多次委托可靠朋友以“需要男婴续香火”为名前往试探,却一无所获。“林××非常警惕,一直谎称自己只是偶然帮人介绍一两名弃婴。”马汉强说,“她虽然很狡猾,但狐狸早晚会露出尾巴。”2009年9月底,马汉强终于基本摸清了林某等人的犯罪行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贩婴团伙,林××在其中扮演中介的角色。”马汉强说。

眼看破案时机成熟,马汉强当机立断,把艰辛搜索的线索移交给海丰县公安局刑警部门。

“案发地不在你的辖区,你也不是刑警,为什么要多管闲事?”有人不解。

“我是一名警察,调查是我的使命。”马汉强就是这样,不为名、不为禄,只为对得起身上的一身警服。

一项项服务 一片片真情

在龙津派出所,马汉强是公认的大忙人。据他的同事介绍,从警17年来,马汉强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在户籍、行政、外勤等部门不停运作。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夺走了他一个个双休日,却从未消磨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17年间,他累计加班8000多个小时,折合1000多个工作日。

“你可以在外面随便采访群众,10个人中至少有8个人会说他好,还有两个人应该是说他过得去。”说起自己的好搭档,龙津派出所所长一脸的赞赏。据他介绍,17年间,马汉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群众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创造了零投诉的佳绩。

1996年,马汉强在抓捕逃犯时负伤,落下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从此,每每工作劳累,他的腰部便疼痛难忍。但他瞒着领导、同事,经常绷着理疗腰带坚守岗位。由于超时的工作、紊乱的饮食,他又患上了慢性胃炎。“两个毛病一起犯,浑身骨头像要散架似的。”马汉强苦笑。

同事多次劝马汉强工作不要那么拼命,但他从来不听。人们不知道,他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工作。

“群众就是我的父母,为他们服务,累死也值!”马汉强是不幸的,小时候,病魔无情地夺走了父亲的生命,加之家庭贫困,马汉强备尝生活的艰辛。但他又是幸运的,父亲的离去让他收获了一群父母。用他的话说,他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长大的。“从上小学、中学直至进警校,我的学费几乎都是街坊邻居用卖鸡蛋积攒起来的钱帮我凑够的。”想起乡亲们对自己的好,马汉强眼角闪动着泪光。之前的经历很早便在他心中埋下一颗感恩的种子,那就是一定要好好回报乡亲们对他的恩情。

2006年,是身份证的升级换代年。其间,马汉强加班加点,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直至排在户籍室外的人群长龙变成最后一位群众满意的身影。而这一干就是10个月。“10个月下来,他整整瘦了一圈。”马汉强的妻子心疼地说。

在窗口办证过程中,马汉强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办证人。有人试图“花钱买证”,马汉强一定会用“硬手段”将他们打发走。但遇到确实有特殊情况的困难户,马汉强却无论如何也硬不起脸来。

2005年,拿着孙子久违的户口,罗某在派出所喜极而泣。

现年70多岁的罗某是当地特困户。由于儿子入狱、儿媳出走,多年来,他和孙子相依为命,靠着做保安的微薄工资勤俭度日。随着孙子入学年龄将至,罗某为孙子的户口发了愁:儿子当时按民俗结婚,没办结婚证,仅凭孩子的出生证,并不符合入户条件。

马汉强了解情况后,特事特办,在请示上级部门后,不仅为孩子入户写申请,还到社区、镇找相关部门出具证明。很快,马汉强便把孩子的户口补办完毕。

朴实的罗某打心底感激马汉强,便咬牙包了一个1500元的红包表示感谢。“收了你的钱,我岂不成了卖证的黑警察!”马汉强笑着说。碰了“软钉子”的罗某既惭愧又感动,只好改送锦旗。锦旗上书:“为百姓办事不畏难,好警察好作风堪赞誉。”

“我们和马汉强非亲非故,但就是欣赏他有原则,办事认真负责。”派出所全体廉政监督员交口称赞。

“甘当人民孺子牛,丹心报得三春晖。”马汉强就像雷锋心中的螺丝钉一样,铆进这片生他育他的土地,用真情悉心浇灌服务这朵永开不败的鲜花,让当地群众嗅出最美的馨香。(陈立宏 曾国明)

原载2013年5月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八版,略有删节。


图为窗口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