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榜样示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纪律教育学习 > 榜样示范 > 正文

青藏高原上的汉语教育播火者

发布时间 : 2014-10-15    点击量:

青藏高原上的汉语教育播火者

要不是向往西部的美景,或许林美娟就不会踏上玉树支教之路;要不是听不惯那里的老师教汉语拼音,或许林美娟也不会成为玉树称多县最牵挂的人。

从2007年开始,这位看起来很瘦弱的广州女教师,屡次孤身勇闯高原。买图书、买教具,每次回来都是“穷光蛋”一个,而当她的存折凑够1000元时,她就又奔波在为玉树孩子购买图书的路上。如今的她已许下诺言:一辈子会为改变藏族汉语教育而努力……

1 情牵:从未逃离的海拔4600米

2012年5月5日,青海玉树州称多县,海拔4600多米高原的山村里,来自广州的女教师林美娟头痛欲裂,高烧不止。这是典型的高原反应症状。“我已经有20年没发烧了,这该怎么熬过去。”蜷缩在被窝里的林美娟辗转难眠,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渡过这一次难关。

其实,林美娟头痛不只是高原反应,还跟两年前一次车祸有关。那天她骑着摩托车出街,不料一辆搅拌车迎面撞来,虽然大难不死,但却让“脑袋开花”,随后便经历了一次大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就是一到冬天就要戴帽子,把头裹得密不透风。到了寒风刺骨的高原,帽子更是她离不开的装备。

这个时候,虽然距离玉树地震已经过去快两年了,但称多县的好多学校校舍还没有修复。林美娟住在危房里,一边跟头痛抗争,一边握着手电筒备课。她的头脑还很清醒:明天要给孩子们上《弟子规》。

熬过了无眠的一夜,窗外又是一片白茫茫。林美娟摸摸自己的额头,发现自己奇迹般地退烧了。

推开大门,阳光下,雪花飞舞。林美娟的脚站不稳,跌跌撞撞地走进珍秦中心寄校一年级一班,看到课室里密密麻麻坐满了孩子,可能有60多人。“我还有精力上完一节课吗?会不会上着上着就晕倒了?”她对自己很没有把握。

教室的黑板凹凹凸凸的,好不容易挑出稍长一点的粉笔,但一写就断了。写完一个板书,她已经气喘吁吁了。“弟子规、圣人训……”带着孩子们念了几句,早已上气不接下气……

这已经是林美娟第四次到玉树支教了。近日,当羊城晚报记者在广州天河区岑村小学见到林美娟时,她已经在筹备明年暑假第五次的支教了。而这一次,她要带去的是正在广州推行的伏羲教育。

林美娟出生于广东台山,1993年大学毕业后便在广州教书,此前一直在体育东路小学任教,她明白农村的孩子更需要关爱,于是自告奋勇地换到了较为偏远的岑村小学。

林美娟说,2007年,格桑花支教组织发出招募西部支教教师的消息,附上了一组三江源头青海玉树州称多县的照片,她实在经不起诱惑,奔着风景报名去了。

或许有些人会借着支教的名义去旅行或体验生活,但林美娟不是这样的人。在出发前做了好多的准备。她制作了两份调查表,一份给当地学生、一份给当地老师。经过调查,她发现那里的孩子很缺乏课外读物,老师则很需要教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林美娟的支教战略。每到周末,林美娟便到购书中心疯狂采购,“地毯式”挑书,连环画、故事书、识字课本,老师教学要用的规范化字典……第一次一口气买了100多本书,“买书我不心疼钱,我心疼的是邮费。”林美娟说。

两个星期后,书寄到称多县了,当地完全小学的老师告诉她,孩子们非常喜欢那些书,每个班的孩子只能领到一本,大家都非常小心地在传阅。一听到这话,林美娟又心酸了,周末又买了100多本书、满满四大箱子寄了出去。她有一个小小心愿:我要为他们建一个图书馆。

2 雄心:要改变高原上的教育方式

不过,等到林美娟到达当地时才发现,眼前的艰苦状况绝对不是城市人能想象的。“不远万里带来书籍,因为路途的艰险,却只能运到县城,因为下乡的路太危险了。”而当地教育水平的巨大落差也远非她所能想象的。“当时我是按教学大纲的进度买的书籍,但书发下去之后,学生根本看不懂。”

当林美娟听当地老师讲课后,惊讶地发现当地大部分老师连基本的汉语拼音都讲不准,为此,她动员整个支教团队都来教老师学汉语拼音,但几乎没人支持她。“人家都错了那么多年了,很难改的。”不过,林美娟性格比较直率,支教快结束时她实在忍不住,还是跟当地老师讲了实话:“你们教的汉语拼音是错的!”

原以为只是提个醒,没想到对方却很有兴趣改正。于是,林美娟临时加了一节汉语拼音课,“几乎全县的老师都跑来听,原来他们对汉语拼音有这么大的兴趣。”那一节课的成就感,给林美娟后来的支教埋下了种子。

16天的支教结束了,其他人都收拾行囊回家,但林美娟却一个人留了下来。她还有一个心愿没完成——把书送进乡村学校。不过,当时称多县教育局局长智明不让她进山。林美娟有点生气,决定自己行动,让一个老师陪同驾车进山村。

车出了县城,一路颠簸往江边的山路驶去,“之前我天不怕地不怕, 但一上路就怕了。”林美娟回忆说,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局长不让她去了——车的一边是深不可测的长江,另一边就是陡峭险峻的山崖。这么惊险的山路,车子稍微偏侧,她可能就葬身于此了。

不过,经历了第一次后胆子便大了,局长对她的胆识也刮目相看。接下来的10天,林美娟继续沿着这样的山路跑遍了20多所乡村小学。通过下乡,她还发现教学大纲的课程太难,当地师生都跟不上,“我要为他们设计一个读书计划,也要为老师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

从称多县回西宁时,林美娟把现金都留在那里,刚好够给赛河三村小学合并后购买桌椅和被褥。到了西宁,她又从家里“骗”来一笔钱,除了买机票,也全部汇给了称多的小学。

3 播火:

从教拼音开始的教育苦旅

本来是冲着西部美景去的,没想到千金散尽,却连青海湖都没见到。2008和2009年两年,林美娟连续两年只身前往称多,专门去为当地老师攻克汉语拼音难关。她的支教故事还感动了很多羊城市民,纷纷伸出援手托她为当地学生带去课桌椅、图书等。

“称多的孩子几乎是站着上课的,40多名学生只有10多张桌子,一张椅子上密密地挤着三四个孩子。”看了林美娟的博客,广州的冯先生给她带来一个惊喜——他送来1000张凳子,全部捐赠给称多县。“1000张凳子摆在一起是什么场面,我没有概念,但当我在厂房里看到时几乎尖叫起来。”林美娟立马拍了张照片发给称多县教育局局长,“这么漂亮坚固的凳子,在我们这边真不多见,可以用上很多年了。”电话那头也很感动。虽然这些凳子需要林美娟自己掏8000元的运费,但她觉得很值。

那两年的暑假,林美娟对当地老师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老师的教学热情也被调动起来。当地有一个校长有一天培训得很累,回家连饭都吃不下,倒头就睡。半夜一点钟闹钟就把他叫醒,校长的父亲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干什么,他说要起来写学习感受。父亲很感叹:“儿子这么发奋,学校和学生有奔头了!”

之后,玉树称多县老师的汉语拼音教学开始脱胎换骨,编写出了玉树第一本汉藏语结合的汉语拼音教学设计。而林美娟也成为了当地最受尊重、最受欢迎的支教老师。

不过,自打当上这名支教老师,林美娟的生活也彻底被改变了。“前几年我拼命地在节衣缩食,每个月只要存折凑齐1000元便往书店跑,给那里的学生和老师寄去各种各样的图书。”有老师感叹她这几年为玉树支教的钱都够买一辆小汽车了,林美娟对此淡然一笑。她告诉记者,“我已经许下诺言,一辈子会为改变藏族汉语教育而努力,只要一年又一年地钻下去,肯定会改变的。”